<big id="9lqq5"><em id="9lqq5"><track id="9lqq5"></track></em></big>
  1. <object id="9lqq5"></object>
    <tr id="9lqq5"><sup id="9lqq5"></sup></tr>

    <tr id="9lqq5"></tr>
  2. <code id="9lqq5"><nobr id="9lqq5"><track id="9lqq5"></track></nobr></code>

    1. <th id="9lqq5"></th>
      • 四青青年
          • 一 國家級青年人才——王者超



            王者超,東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2010年獲得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博士學位。2018年入選遼寧省首批“興遼英才計劃”青年拔尖人才、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2019年獲批遼寧省首屆優秀青年基金。兼任國際巖石力學與巖石工程學會設計方法委員會委員、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巖石工程設計方法分會秘書長、《隧道與地下工程災害防治》編委,是中咨公司、中國石油和中國中化等企業能源儲備領域咨詢專家。

            面向國家基礎設施建設重大需求,主要從事油氣地下儲存與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研究工作。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了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10余項省部級科研項目的研究工作,參加了黃島、湛江、泉州等國家石油儲備地下水封洞庫和滬蓉西高速、青島地鐵、哈爾濱地鐵等國家重大工程技術咨詢工作,參加了3部國家規范和行業標準的編寫工作,發表SCI/EI收錄論文80余篇,出版專著2部,編寫教材2部,授權發明專利10項,組織國際學術會議2次、全國學術會議2次,在國內外學術會議做口頭報告30余次,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排名第1)、二等獎1項(排名第5)。

            二 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孫永升



            孫永升,東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遼寧省“興遼英才計劃”青年拔尖人才、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青年教師基金獲得者。任遼寧省顆粒學會理事,《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期刊青年編委。

            主要研究方向為難選礦產資源選冶聯合新理論與技術,礦產資源清潔高效利用。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省部級科研項目4項、服務企業科研項目6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遼寧省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遼寧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遼寧省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冶金科學技術獎二等獎1項;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5項;制定工信部冶金行業標準2項、團體標準1項;發表學術論文70余篇,其中以第一和通訊作者SCI收錄論文26篇;出版國家基金資助的專著2部。

            三 國家級青年人才——劉文剛



            劉文剛,東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遼寧省“興遼英才計劃”青年拔尖人才,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千人層次人選;綠色礦山青年科技獎獲得者。任遼寧省化工學會資源化工與材料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硼鎂資源開發與精細化工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中南大學學報》、《黃金》、《金屬礦山》等期刊編委或青年編委。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主要從事浮選藥劑的開發與應用、礦山固廢資源化、貧雜難選礦產資源高效提取等方面的應用基礎研究。先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及省部級縱向科研項目20余項;在國內外學術期刊及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150余篇,其中SCI/EI檢索100余篇、ESI高被引論文3篇、熱點論文1篇;獲教育部高等學??茖W研究優秀成果自然科學二等獎、中國黃金協會科學技術一等獎等科技獎勵5項;授權發明專利17項,主編/參編教材部。

            四 國家級青年人才——劉造保



            劉造保,東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遼寧省“興遼英才計劃”青年拔尖人才;沈陽市領軍人才。任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多場耦合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國際巖石力學學會會員,川藏鐵路建設工程實施技術咨詢專家組成員,多本國內外學術期刊編委及20余本國際學術期刊審稿人。

            主要從事巖石力學與巖土工程方面教學與科研工作。主持或參與完成包括歐盟國際合作重大項目、川藏鐵路深埋隧道可研論證、北山高放廢物地下實驗室建設、國家973項目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課題20余項;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帶領團隊獲“TBM掘進參數數據分享與機器學習”競賽一等獎,2019年“陳宗基講座”優秀學者;授權發明專利8項;發表論文70余篇,其中SCI檢索33篇,以第一/通訊作者在巖石力學與巖土工程領域三大國際權威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Rock Mechanics and Rock Engineering》和《Geotechnique》上發表論文7篇,論文被引次數呈臺階式逐年遞增,SCI數據庫h指數13,i-10指數15,得到了包括6位國內外院士在內的來自世界上30多個國家專家學者引用與評價。

            五 國家級青年人才——高鵬



            高鵬,男,1982年生,山東省梁山縣人,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級青年人才項目入選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F任東北大學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副院長、難采選鐵礦資源高效開發利用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主任。擔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金屬礦山》期刊等青年編委及編委。

            主要從事國家戰略金屬礦產資源高效開發利用需求開展理論與關鍵技術研究,在難選多金屬鐵礦資源清潔高效利用、含鐵固廢資源化及碎磨新方法等學科前沿及工程領域取得多項科研成果。近五年,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企業重大開發項目等科研項目3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出版專著3部;授權國際及國家發明專利40余項,其中作為項目負責人以及團隊骨干實施科技成果轉化6000余萬元,在海內外建成多項難選鐵礦資源氫基礦相轉化示范工程。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獎勵一等獎3項、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以及遼寧省青年科技獎。

             國家級青年人才——李文博

            李文博,內蒙古赤峰人,東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級青年人才計劃入選者、遼寧省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沈陽市領軍人才,擔任中國稀土學會地質礦山選礦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固廢資源化利用委員會委員,《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金屬礦山》和《礦冶》期刊編委會青年委員。

                   圍繞戰略性礦產資源高效開發利用開展研究工作,主要從事弱磁性礦物磁性轉變與強化分選、細粒礦物團聚分選及固廢資源化利用相關基礎與應用研究。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青年科學家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項目5項,遼寧省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等省部級項目7項,主持企業合作項目11項;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第一和第二完成人申請發明專利21,授權11;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獎勵6項、指導學生獲全國高校礦物加工學生實踐作品大賽一、二等獎3;遼寧省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東北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東北大學PBL優秀教學案例2,為本科生講授的專業必修課《選礦研究方法》遼寧省一流本科課程。

            七  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何本國

            何本國,東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東北大學深部工程與智能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深部金屬礦山安全開采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任國際巖石力學學會設計方法委員會委員兼秘書長、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巖石動力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巖土信息分會理事、深地空間探測開發分會理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編委。

            面向國家“深地”戰略重大需求,聚焦巖爆難題,長期從事隧道巖爆力學機制、監測預警與動態防控等方面的科學研究工作。研究成果應用于川藏鐵路隧道、錦屏水電站引水隧洞、以色列Gilboa水電站引水隧洞、江門中微子實驗站,以及多個交通隧道、蓄能電站、引水隧洞、深部金屬礦山開采等工程。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子課題2項、重大鐵路咨詢項目3項、遼寧省校企合作項目5項。獲國際巖石力學學會DDA專委會未來學者獎、詹天佑鐵道科學技術獎、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獲授權發明專利6項,發表SCI/EI論文5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