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顧曉薇教授
顧曉薇,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級人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席專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遼寧省“興遼英才計劃”百千萬人才工程領軍人才、遼寧省教學名師,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百人層次、遼寧省巾幗建功標兵?,F任遼寧省固廢產業技術創新研究院院長、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東北大學智慧水利與資源環境科技創新中心執行主任,兼任教育部礦業類專業本科教學指導委員會  委員、國家礦業類專業認證委員會骨干專家委員兼副秘書長、遼寧省礦業類教指委主任、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混凝土工程技術分會副理事長、中國建筑學會建筑材料分會理事等多項社會兼職。 主要從事大宗工業固廢資源化利用、露天礦床開采優化及礦山資源與生態經濟領域的研究工作。 在教學方面,一直負責采礦專業精品課程建設及教學改革工作,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國家級精品課1門,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MOOC)2門,國家虛擬仿真教學項目1門,教育部新工科教改項目2項,遼寧省教學成果一等獎5項,其他省部級獎項及精品課10余項;主編《采礦學》教材第2版,被評為“十二五”國家、省級規劃教材;參編了《采礦手冊》和中國大百科全書(礦冶卷)。近年來先后獲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年度智慧教學之星,東北大學教學名師、我最喜愛的老師、教育教學標兵、優秀教師、三育人先進個人、青年崗位能手、三八紅旗手、優秀班導師等榮譽稱號。 在科研方面,主持國家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項目1項,遼寧省重大專項計劃項目1項,遼寧省重點專項計劃項目1項,沈陽市重大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項;作為課題負責人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1項、面上項目2項,參與國家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項目1項;主持國家級人才項目、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項目、教育部博士點博導基金、遼寧省領軍人才項目、遼寧省自然科學基金等其它省部級縱向項目10余項,橫向項目4項;獲省部級自然科學學術成果獎等獎項1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百余篇,其中被SCI、EI和ISTP三大檢索5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3部。
八、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李海波教授
李海波,1974年生,河北生承德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2005年于中科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完成生物學博士后研究,同時聘任為副研究員,2008年破格聘任為教授。2009年入選遼寧省高校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第一層次,2011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 
秀人才支持計劃,同年入選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千層次,2012年被評為沈陽市優秀科技工作者,2017-2018教育部公派美國麻省大學訪問學者,2018年被評為沈陽市科技領軍人才?,F任遼寧省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遼寧省生態學會副理事長、東北大學環境工程系主任。主講環境化學、污染生態學原理、學科前沿知識講座等課程。
長期圍繞污水生態處理、污染環境綠色修復、納米環境材料合成表征及生態效應、動態膜分離等研究領域開展科研工作,針對污水地下滲濾系統自我恢復與內部調節定性定量表征問題,提出了基于微生物活性穩定閾的SWIS自適應概念,并賦予了其量化內涵;針對土壤滲濾系統內部理化性質異常波動問題,提出了基質層ORP微環境具有動態且非連續不規則分區理論雛形;針對地表水修復中河流健康指標無量化標準參考問題,建立了基于節點控制的河網污染負荷空間調控原理與層次控制方法,提出了水質影響河流生境與生態健康具有“節點延時”效應的新觀點。所研發的面源污染修復技術、污染土壤修復技術、污水生態處理技術均獲得了較大規模的推廣示范應用,取得了較大的環境和經濟效益。 近年來,先后主持國家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課題、國家十一五863計劃子課題、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課題、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水專項子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與金面上項目、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項目、教育部及遼寧省人才計劃項目省部級科技項目30多項。發表論文120多篇,其中40多篇發表在國際高水平SCI期刊上,獲得發明專利17項,出版專著3部,主編教材1部,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沈陽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 |